上海这个近现代发展起来的新城市,与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学者梁思成,似乎不会有什么关系,果然是这样的吗?
梁思成从1928年开始研究古建筑,1932年开始寻找尚存在的古建筑,并对它们进行测量、绘图、摄影、撰写调研报告。自1932年—1936年,经他与营造学社同仁,调查发现的古建筑,可以说,在建筑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。因此,他准备将这四年来发现的重要成果,办一个展览会。这是他第一次向全国民众展示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史。他选中上海市博物馆,举行这次活动。因为上海市博物馆,是当时国内最有影响的大博物馆。同时,因为上海市也是当时传递信息最快的一个城市,不仅是在国内,更重要的是在国际交往上,也很有影响。
1936年4月,在上海市博物馆举行中国建筑展览。展出历代建筑图片300余幅,及蓟县观音阁模型,历代斗拱模型十余座,古建筑测绘图60余张。并由梁思成出席演讲,题为《我国历代木建筑变迁》。
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,国民政府成立了,“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”任命梁思成为副主任。他的主要任务是,将沦陷区的文物建筑,列出一个目录清单,注明建造年代及简单说明。清单是分省、市编写的。在上海市一栏有以下几个单位:
龙华寺塔(宋代) 古猗园(明末庭园)在南翔镇广福寺西
城隍庙庙园(清建) 徐家汇天主堂及天文台
也是园(明代庭院城内)
这里值得注意的是,徐家汇天主堂也列入了保护名单,徐家汇天主堂并非古建筑,为何列入了保护名单。这说明梁思成的眼光,已从古代建筑进而注意到近代建筑,说明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眼光的敏锐。
建国以后直到1991年3月,才由建设部牵头,国家文物局,建筑学会参加召开了讨论近代优秀建筑的名单。并列入第4批国家重点文物建筑保护的名单。比梁思成提出保护晚了近50年。
现在人们一听说历史学家,就认为是研究古代的。不对!作为一个历史学家,最重要的是用史学家的眼光来观察社会,并指导当代。(林洙先生向本馆特供稿)